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A letter to Hillary Rodham Clinton

By Cheng Chung-mo 城仲模
Thursday, Feb 26, 2009, Page 8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9/02/26/2003437079

On Feb. 5, I attended the oral arguments in the case of Roger C. S. Lin v.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he US Court of Appeals, Washington. Later that afternoon I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National Press Club, where I declared “Taiwan belongs to the Taiwanese people” and “Taiwanese people need truth and honesty.”

The present court action is an indication that the Taiwanese are anxious to obtain liberty,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rule-by-law, and to take charge of their own affairs. Here in 2009, 64 years after the end of fighting in World War II, the Taiwanese have finally been able to bring their grievances to the US Court of Appeals, and to allow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world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inequalities they have suffered, including the status of being “stateless” (as specified in the ruling of the District Court on March 18 last year).

Japan was defeated in 1945, and the US allowed the troops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 which later deteriorated into a government-in-exile — to undertake the military occupation of Taiwan. The newest research on Taiwan’s legal status has found that today Taiwan is still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US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hence that the US still has administrative control over Taiwan. The Taiwanese must recognize these facts and then step forward and speak up.

It is my belief that all Taiwanese a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following premises:

One, Taiwan’s sovereignty should belong to the Taiwanese body politic.

Two, after World War II, the document that determined the disposition of Taiwan was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SFPT) of 1952.

Three, the SFPT contains the complet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disposition of Taiwan.

Four, all military attacks against Taiwan in the World War II period were conducted by US military forces, hence the US is the “conqueror,” and in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treaty “the principal occupying power.”

Five,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s of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s General Order No. 1 of Sept. 2, 1945, the military troops of Chiang Kai-shek (蔣介石) came to Taiwan to undertake the military occupation as agent for the US, and later went into exile on Taiwan in December 1949.

Six, the ROC was exterminated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n 1949 and lost its legal status of representing the Chinese people. Moreover, the PRC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Pacific War against Japan, and was ineligible to sign the SFPT.

Seven,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ROC Constitution, Taiwan is not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territory of the ROC.

Eight, the Taiwanese should fully support the US’ “one China” policy, three joint communiques and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Nine, with consideration of all relevant US court decisions and other relevant precedents in dealing with conquered territory, it can be completely ascertained that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US Military Government over Taiwan has not yet ended.

Ten, the Taiwanese hope that the current lawsuit can rescue them from their status as stateless orphans.

With your graceful manner, open heart, careful thought and lengthy experience in legal matters, I believe that you have the skill to weigh all necessary considerations, and to arrive at a solution to the Taiwan question that will bring a lasting peace to the western Pacific. In this way, the 21st century will certainly mark a new era in fulfilling the aspiration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and see the US again take leadership in promoting human rights and liberty. This indeed will be a wonderful legacy for your term of office as US secretary of state.


Cheng Chung-mo is a former Supreme Court justice and minister of justice.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致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的公開信

城仲模 

方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高舉效法林肯總統「解放黑奴」、主張「人權至上」,強調理想的永續力量以及民主、自由、機會和永不讓步的希望。聽起來,令人動容。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就職伊始,即刻規劃亞洲日、韓、印尼及中國之行,循著新政府的響亮理念,宣稱「向友人及對手伸出雙手,強化與舊盟邦的關係,但亦將結交新夥伴」,「外交要以協商取代對抗;並以巧實力(smart power)做為未來美國對外政策的引導力量」。這些,都是令人無比興奮的了不起之宣示。

二月五日本人在美國華府聯邦高等法院為「Roger C.S.Lin(林志昇),et al. v. USA , No.08-5078」案出庭,並於當天下午在國家傳媒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發表「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及「台灣人需求真實及誠實」兩篇聲明;吸引了國際媒體的極大注意,包括AP(美聯社)、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及Boston Progressive Examiner(觀察家報-美國政府新人事消息的重要窗口)都來全程採訪。本人已將訴訟相關資料、文獻等,詳盡地寄送美國國務院等機關,資作參考。開庭前,本人與被告美國政府律師Melissa Patterson有短暫寒喧;至於原告律師Charles H.Camp 及Peter Hansen更不在話下。

本人聲明的重點,誌之如下:

一、 「我是台灣人,對於台灣,我有永遠摯愛與感恩的故鄉情;任何情勢之下,台灣都是我心繫不可割捨的祖國」;「數十年來,不問身處何種境遇,都是以認同台灣、崇尚公義與為民解困,為最高人生指標」;「台灣務求在時潮的大變遷中奮力崛起,並融入國際社會的新秩序之中,成為一個有自主、尊嚴的國度,以承擔世界性及區域性應負起的責任。本控訴案「是台灣人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的具體表現,是台灣自己想做自己的主宰的即時行動;希望讓懷抱台灣的台灣人一起來分享這項莊嚴的歷史見證。」「美日太平洋戰爭」以後六十四年,台灣人終於能夠以台灣人權問題站在美國聯邦上訴(高等)法院;讓台灣人有機會,也讓全世界以及高度成熟有自由、民主、人權施展法治的美國,了解台灣人所遭受無國籍人民(美國華府聯邦地方法院判決文所稱)的苦衷。」

二、「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美國允許來自中國的武裝部隊及其後的流亡政府繼續佔領;一個嶄新的研究發現:台灣的國際地位依舊是在戰後USMG體制下殘喘苟延,最終國際地位的確定尚需美國最後斟酌,對於此一事實真相及其法理邏輯,台灣人必須站出來說話;台灣終究是台灣人的家園。台灣人理性尋求以司法上力爭的英勇途徑,取代恐怖暴力破壞的激烈抗爭的手段,讓美國的司法成為牽引台灣人實現美麗夢想的捷徑。」「台灣的問題性確實非同小可;但若撇開義和團式的失智抵禦,而從國際法律關係以論,台灣就只有一途──找美國說個清楚。在地球村裡,ROC早被國際組織除名;事實上,台灣早已成為居住在此地的台灣人的台灣。可是,她是誰?在國際社會被認同的DNA是什麼內容?她的真實芳名?生活在此處的台灣人都很愛她,也稱呼她為大地母親,只是還不知如何使她名符其實。」

三、「相信台灣全體人民會願意遵奉: (一)台灣主權歸屬最終當屬全體台灣人民,(二)戰後,決定台灣地位歸屬,當屬「舊金山和平條約」,(三)該條約對戰後台灣國際地位已有完整的規範,(四)美國戰爭期間,美軍單獨軍事攻擊台灣的行動,是戰爭法上的「征服者」或條約所稱的「主要佔領權國」,(五)一九四五年蔣介石接受麥帥「一般命令第一號」,帶領軍隊暫時代替美軍佔領管理台灣,一九四九年卻變成流亡在台灣的「政府」,(六)ROC已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被PRC消滅,喪失了代表中國合法法人地位;PRC未曾對日作戰,亦無資格參與SFPT和約簽署,(七)ROC憲法沒包括台灣領土在內,當然,更與PRC毫無牽扯,(八)美國的「一中政策」(中國沒有二個)「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台灣人沒有理由不給支持,(九)從國際戰爭法、美國憲法有關歷史上因戰爭而贏得領土之相關判決等以觀,美軍至今未曾有過任何一件文獻明指USMG對台灣的管轄權已終止,(十)台灣人祈求這場司法訴訟,解放台灣人仍陷無國籍人民之苦。」

四、戰後,台灣人被中國政府竄改國籍,被佔領軍無情屠殺,財產被肆意剝奪,被強迫服兵役。日本在對美太平洋戰爭敗北,其因降伏所將遭受的凌辱與苛待,俄頃間,轉換成由台灣人來承受中國那一而再的重大浩劫與昏天黑地命運的災難,因戰勝而成為征服者的美國,可不能逃避法律與歷史的責任──在台灣的流亡政府怎麼來,美國就有義務將其帶走!」

五、「一個國家的成就越大,國力越強,則其行誼處世就應更為光明磊落,符合公平正義,若不把事實攤在陽光下,凡事拖拉推諉卻明顯犧牲他國或他人權益,則任何人就無法也無心去讚揚分享其成就。今日,台灣真正的對口只有美國;台灣人需要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事實真相,台灣人已很認真地應用各種可能途徑──尤其是美國最信賴的法律正當程序之手段在尋覓它,台灣人很需要美國在評估國家利益後,尚知其開國元勳所追求公道義理,掏心真誠相待!」 

今日的中國,已非百餘年前積弱不振的義和團式作為的國勢,按理一齊來遵守及尊重國際規約才是最為有利。本案在華府美國聯邦高院法庭上的論辯,已可清楚地觀察出本人上述重要法理觀點的客觀持論,可能得到在法律面的積極回應。因此,若能以妳雍容態度、開闊心胸、細緻思維及精熟法理的經驗歸納,深信必能在衡酌國家本身利益、國際法律秩序及全球和平協力的鐘響裡,使出勇毅魄力並加「巧實力」的適切運作,為台美間無端懸置六十餘年的重大疑案,在妳手裡做個毫不含混的乾淨處理與解決。果真如此,二十一世紀伊始的美國歷史上及台灣建國史上必將載入這事關人權、自由的重大事件,係由妳揮灑擘劃以臻完滿成功的輝煌篇章!

(作者為台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
http://taiwancivilgovernment.ning.com/

Monday, February 23, 2009

【法理建國論團体】的嚴正聲明

受打壓的無出頭天的投稿
—網友來信

赴美出庭聲援林志昇控美案的前司法院副院長、台灣李登輝之友會理事長城仲模昨天返抵台灣,接受專訪時強調,這是台灣人首次透過司法途徑,尋求釐清台灣主權定位的重要訴訟。若勝訴,等於證實台灣在事實上、法理上,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應負起戰後第一佔領國責任,協助台灣內部自發的平民政府建國,避免中國侵吞台灣。

城仲模表示,五日開庭擠滿了人,美國高院也相當訝異此一民事案件,又牽涉到複雜的台美關係史,竟引起廣大注意,還有十幾家國內外媒體蒞庭大篇幅報導。歐巴瑪總統剛上任,此案攸關台美後續發展。

他說,代表美國國務院的被告辯方律師、哈佛畢業的patterson女士始終強調這是{政治問題[非]法律問題},美國不應干涉。

但當法官詢問Patterson:「美國政府是否曾以任何正式公文宣佈條約失效、美軍應撤離台灣?」 Patterson答不出來,法官反明確指出:「這表示美國仍是台灣佔領權國,應負起相關責任與義務,難道美國政府對台灣問題的處理態度是 [walk away](拍拍屁股轉身離去)?」

他直指法官在法庭的言論對原告有利。城仲模並說,台灣人具名狀告美國的創舉,令美國人刮目相看,包括他所接觸的美國高院、州議員、聯邦眾議員和學者,都稱讚台灣人很厲害,懂得循正常合法程序,到庭上以法論理。他們說,美國人最不喜歡搞﹝義和團﹞的政治胡扯方式解決問題,法律是美國人最敬重、信仰的價值。

城仲模拿出護照上二○○二年及這次出入美國的簽證、美國海關註明台灣人國籍皆是“TWN”而非﹝ROC﹞;再者,一九七九年美國與中共建交,美國制定的台灣關係法屬「國內法」,皆顯示美國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若台灣要以﹝ROC﹞加入聯合國,根本不可能達成。城仲模另指,一九五○年周恩來派人到聯合國要求安理會把台灣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亦遭駁回。

台灣內部有人暗諷林志昇打這場官司,是為出名募款斂財,有台獨人士更恐慌此舉是要把台灣變成美國的一州,城仲模駁斥荒謬!他說,林志昇在美登報、請律師訴訟所有費用都花自己的錢,沒有絲毫向外募款。他更強調,按照『佔領不移轉主權』的國際鐵則,台灣沒有被美國“併吞”的疑慮,也沒有被美國“出賣”給中國的可能。

城仲模重申,打這場官司的目的,是要取得『台灣主權從來與中國無關』、『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的法理基礎,並證實﹝中華民國﹞早該是不存在的『流亡政府』,何況蔣介石接管台灣時,身分非總統而是一介平民。他們最終希望美國對台負起責任,依循過去對琉球、菲律賓、伊拉克等國的處理模式,扶助當地人成立平民政府,完成建國。

至於城仲模在﹝中華民國﹞政府擔任公職三十七年,卻在退休三年後積極奔走論證﹝中華民國﹞根本不存在的事實,是否有自相矛盾問題?他表示,這是任何一個歷史過程都會發生的事,「我希望與有心鑽研國際法的台灣人士一起努力,告訴台灣人及全世界,什麼才是台灣的真相!」
林志昇控美案的論述,根基於清廷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二次戰後日本投降,與戰勝國簽訂的舊金山和平條約中,日本僅宣佈放棄對台灣的所有權利(right)、頭銜(title)與要求(claim),並不包含主權(sovereignty)。主要戰勝國美國是台灣第一佔領權國,當時麥帥委託自中國流亡來台的蔣介石軍團暫時接管,未料爆發韓戰等,國際局勢丕變,美國未進一步處理台灣主權問題。因此,台灣還是美國佔領地,依美國憲法,美國應保護海外領土與人民,卻未負起責任,導致台灣人至今仍處於無國籍的窘境,面臨被中國侵吞的危機,美國政府的怠惰涉及觸犯美國憲法、違反人權。

辰光註解:
稱呼林何論述為「美屬論」是極大誤導,也是上 ﹝共匪及藍匪﹞ 統戰的圈套。主張加入「美國51州者」才是「美屬論」者。打官司終局是還我主權,公投建國, 因此正名是【法理建國論】, 或【法理建國論團体】。

唯有此一團体嚴正指明「﹝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党﹞是非法, 應遷出台灣回金馬」。並要求美國支持《台灣平民政府的成立取代非法台灣當局》。

盼大家告知大家!

環球漫話社 陳辰光 2009-02-11 謹上

臺灣人的巨變推翻流亡中國政府的正當性

臺灣人要當家作主、要出頭天!

當美國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接受【林志昇等控告美政府案】對美利堅共和國提出台灣人權控訴案,這是日本台灣太平洋戰後,台灣人頭一次,為了自己的法律權利提出控訴,聯邦法院已經在二零零八年三月十八日判定:「六十餘年來,台灣人沒有國籍。」;過去,無法體會,不暸解在電影或影集中,看見美國黑人,為了爭取與白人的「平等」「自由」權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博取,故事內容令人感動。當輪到自己台灣人,必須爭取美日太平洋戰後,被美國隱藏的台灣地位真相時,內心的衝擊非常難過,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流失,台灣地位真相早被中國國民黨所製造歷史謊言所矇蔽,欺騙是中國人統治台灣人的特色,老實木訥卻是台灣人的特點,十二月的刺骨寒風,將台灣冬天的太陽一絲絲溫暖也藏起來,訴訟前的焦灼不安心情,特別強烈地侵襲我與多年合作夥伴──美籍台灣人夫婿何瑞元,他真是標準的「台灣人」,正義與正氣正是他的化身,當台灣地位真相出爐的那一天,所有台灣人應該感謝他。

回顧美國對台政策,堅持所謂「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和「三個公報」,為什麼?難道美國的「民主、自由、平等」立國精神改變了嗎?事實上,台灣人誤解了美國的原意,台灣到底是美國犧牲許多美國子弟以後,根據舊金山和平條約「暫時得到」的海外領土,美國當然不願意找一個不友善的「台灣平民政府」,與美國繼續為敵,只要美國不支持「台灣平民政府」,台灣人不會被「解放」,聯合國參加之日就會遙遙無期。

美國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承認其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中華民國只是流亡政府,又被美國斷交,台灣還是美國軍事政府的佔領區,當然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是對的,台灣人對台灣地位不了解,只是像無頭蒼蠅對著玻璃猛撞,告訴台灣人說:「再努力就會成功?」,殊不知,美國才是台灣問題的解鈴人,台灣有此「笨蛋」的組織和領導人,算是台灣人倒楣!一九七九年與「流亡中華民國在台灣」斷交後(注意不是與台灣斷交,台灣與美國從來沒有邦交過),為了讓台灣群島地區的「友善期佔領」不至於中斷,美國還特地制定美國國內法──「台灣關係法」,將日期提前至斷交日的零時算起,以免失去台灣群島的佔領合法性(根據舊金山和平條約第二十三條規定),同時改稱「台灣當局」,作為台灣地區的領導名稱,美國這些細膩動作,看在台灣人眼裡,自然清清楚楚,只有來自中國國民黨的一小撮統治階級者,故意裝傻,不知道。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美國與中國簽定「上海公報」,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簽定「建交公報」,旋於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七日簽定「八一七公報」,這三個公報再三確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政策」,美國到此已經將「台灣問題」說的很明確,那就是要台灣「維持現狀」所謂「現狀」就是美國依「舊金山和平條約」是台灣的「主要佔領權國」,中國不得侵犯美國的主權完整,台灣是美國依國際法、戰爭法、佔領法、美國憲法的海外領土,中國簽過「三個公報」自己也不能否定,所以台灣安啦!

克林頓夫人訪北京,中國要求對【林志昇等控美政府案】妥善處理?這是什麼話?美國向來是三權分立的國家,行政干渋不了司法,這是獨裁中國領導人永遠不會懂的事,真是白癡兼渾蛋!中國領導人沒有經過選舉的正當性,是文革時留下來的「餘孽」,對台灣問題常常大小聲么喝,好似中國古代的皇帝下的小太監,狐假虎威,令人生厭。台灣人民不會安於屈服中國的威脅,台灣人通常有卓爾不群的特性,且有鮮明的敵我意識性格,只要是有道理的真相,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台灣真相即將被美國聯邦法院公佈,願我台灣人民,將過去中國國民黨所灌輸的錯誤歷史史觀與中國的大民族主義揚棄,建立我台灣人民的新國家,願天佑台灣!天佑美國!

台灣平民政府;中央委員會公告: 2009/02/23

美國國防部最高機密文件解密

前言
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管理局US National Archives & Records Administration最近解除一批極機密文件,其中有美國國防部的一批文件,從一九四五年三月到一九四六年三月之間的最高機密文件,其中有一部份標題為「台灣主權」。

美國與伊拉克戰後,最受國際間批評的是「沒有一個很完整的佔領與重建計畫」,也沒有充分與當地人民溝通,造成雖然美國已經協助當地成立平民政府,可是社會依然動盪不安;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九四五年的台灣,從最高機密文件中,令人不禁嘆息,美日太平洋戰後對於台灣的佔領與重建事務,美國根本就缺乏完整的計畫,更遑論接受委託代理美國在台灣地區佔領事宜的蔣介石集團,而與台灣人民的溝通更是付之闕如。

軍事佔領的探討

一九四五年七月三十日的最高機密文件,編號SFE104報告,有代表性的美軍海軍戰爭協調會SATAE-WAR-NAVY COORDINATING COMMITTEE,原文共有十頁。

這份機密報告,撰寫於美國投擲原子彈的一周前的官方文件,只是很淺顯的討論日本全面投降後,美國要不要在台灣建立軍事政府或者讓中國直接在台灣建立軍事政府的兩者優劣比較。

按照國際佔領法規定,「軍事政府」是處理和監督佔領地區的行政、立法與司法事宜,直到佔領結束為止,對於何時結束佔領,一般有兩種不同情況。

以日本本國四島而言,因為沒有渋及領土割讓,所以戰後和平條約生效之時(就是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日本可以立刻「回復主權」,換言之,日本本國在被佔領期間,其領土主權是被主要佔領權所「握有」,並非「擁有」日本領土主權,因此,所謂日本回復主權的意思,是主要佔領權把主權移交給當地合法的「平民政府」。

對台灣、澎湖地區是有個別的投降典禮,所以在佔領事務上是與日本本國分開的,因為台灣、澎湖是牽渋到「領土割讓」的問題,所以佔領結束之判斷依據,是戰後和平條約生效後,「握有」主要佔領權的國家是否移交過戶主權給台灣、澎湖合法的「平民政府」。令台灣人頭痛的問題是在舊金山和平條約裡,日本把台灣割讓出去,卻沒有指定收受國,在這種情形下,台灣會暫時留在主要佔領權國管轄下,直到主要佔領權之軍事政府,被其他具有法律效力之政府性質的方案取代為止。

舊金山和平條約裡美國是被指定的主要佔領權國,這也是完全呼應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所發布「一般命令第一號」之意旨,即美國是整個太平洋戰區的The occupying power 蔣介石集團被指派到台灣地區實施佔領任務蔣氏所代表的只是「次要佔領權」而已。

成立台灣平民政府是美國責任

最高機密文件清楚說明,有關戰後台灣平民政府的重新組織是美國的責任,所以,最後決定台灣的權利亦在美國(文件編號SFE 104 附錄B第四項)。

本分機密文件也提到開羅宣言,因為當時戰爭尚未結束,因此,沒有分析該宣言性質只是戰爭期間的「政治主張」,退一萬步說,如果中華民國要在戰後要求和平條約履行宣言的「政治主張」,其先決條件是中華民國必須保持其原有的「法律地位」,換句話說,當開羅宣言和波次坦宣言公佈之時,中華民國不論在事實上或法律上都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這種「法律地位」必須維持不變,直到和平條約草擬、簽署並且生效,中華民國才能有合法理的「期待」,在國際社會同意之下,把台、澎之領土主權交給中華民國,問題是和平條約草擬前,中華民國已經被其他集團所消滅,而成為國際法中的「流亡政府」。

文件的附錄A第四點也提到,如果台灣領土主權移轉之時(在國際法上,是依據和平條約之明確條文當依據),台灣、澎湖的平民政府功能(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等)將會一起被移轉,可是假若台灣地區有大規模暴動,此移轉時間表必定會被延後,或只能一部份一部份的移轉。

中華民國無能力佔領台灣

文件附錄B第二項透露美國對中國的懷疑,認為中華民國是否真有佔領台灣、澎湖的能力?因為中國軍隊很弱同時也不可靠,其效率也差,在台灣如何能建立有效力的軍事政府來負責台灣佔領事宜?實際上,當時美國應該是完全有能力做好直接佔領台灣任務。

文件第三項也指出,中國如果能處理好相關問題的情況之下,或者台灣、澎湖之主權正式移轉給中國時,那麼,作為主要佔領權的美國軍事政府就應告一段落而退出。至於中華民國佔領台灣,要如何面對台、澎境內之一些革命團體,又是一個變數,中國若不能有效管理台灣澎湖,其不穩定之情況亦可能影響整個亞洲地區,因此,中國也應該依據聯合國憲章,滿足台灣人民對政治方面的渴望。

文件第四項表示,在美國軍事佔領直接管轄台灣期間,應該給予中國政府人員充分參與的機會。

文件第六項特別提到,台灣人民與台灣居民,在日屬台灣之法律規章中,所擁有的權利和利益,要被全部維持,到台灣澎湖主權移轉給中國以後,才能給予更改;在軍事政府佔領期間,對於日屬台澎會產生長遠影響之政策,必須盡量避免。換言之,在台澎之主權移轉之前,維持原來之法律體系,保障台澎人民之權利應該被優先考量。

最高機密文件的分析

這份美國國防部最高機密文件,雖然是終戰前的一周撰寫,可是總體上可以發現過去沒有被發現的三項事實:

第一、 雖然有開羅宣言之存在,但是台灣領土之主權,必須在正式和平條約裡給予明確 過戶才算是「主權移轉」。
第二、 接受日軍投降以後,只是台灣澎湖地區之軍事佔領開始,又依據國際法「軍事佔領不移轉主權」,當年「臺灣光復節」絕非事實。
第三、 美國原來對委託中國佔領台灣之能力不看好,也積極研究美國直接佔領台灣的可能性,但是後來基於「台澎地區人民大多是華裔血統」,認為華人理應會善待華人,所以,後來杜魯門總統與中國外交部協商,同意由中國負責台澎地區的佔領,美國最終沒有料到,中國共產黨將蔣介石集團變成流亡到佔領地的流亡政府,後來韓戰爆發,國際間不同意把台澎之領土主權過戶給中華民國流亡政府。

作為「主要佔領權」國的美國,未能監督「次要佔領權」國的中國,在台澎的「交戰國佔領」所作所為,是造成今日台灣的「國家認同混亂」的主要原因,在主要佔領權國的軍事佔領沒有正式結束以前,依據戰爭慣例法,該地區的「國防事宜」應該由主要佔領權國負責,被佔領地區的人民,所持之身分證或旅遊證件也應該由主要佔領權國所核發,由這些理由可以充分了解,國際間不願意承認「次要佔領權」國和「流亡政府」的中華民國是理所當然,並不是中共打壓,到底台灣與中國是毫無瓜葛。

作者: 林 志 昇 何 瑞 元: 「控告美國政府案」代表人: 2009/02/01重新修定

Anniversary of '228 Massacre' leaves unfinished business in Taiwan for war crimes

February 21, 2:22 PM, 2009
by Michael Richardson, Boston Progressive Examiner

http://www.examiner.com/x-1969-Boston-Progressive-Examiner~y2009m2d21-Anniversary-of-228-Massacre-leaves-unfinished-business-in-Taiwan

Next week ceremonies in both Taipei and Washington, D.C. will mark the 1947 massacre of an untold number of tens of thousands during the infamous, long-suppressed '228 Massacre' committed by Republic of China troops. A Taipei memorial to the victims of the massacre has a plaque that tells the story.

"In 1945, when news of Japanese defeat and surrender reached Taiwan , the Taiwanese people were overjoyed that unjust colonial rule had come to an end. But soon the Taiwanese people wer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Chen Yi, the newly appointed Governor of Taiwan had no understanding if Taiwan and its people. He instituted unfair policies that discriminated against the Taiwanese people.

To make matters worse, Chen and his officials were undisciplined and corrupt. As a resul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lost balance, and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skyrocketed. The people's resentment was mounting and fast reaching a boiling point."

"On 27 February 1947, while investigating sales if illicit tobacco on Yen-Ping North Road , Taipei , officials of the Taiwan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Bureau beat up and injured a female vendor. Then they opened fire, killing an innocent bystander. The public was outraged. The next day, citizens of Taipei took to the streets and demonstrated. The marched to the Governor's office and appealed for the immediate punishment of the murderers. In response, shots were fired at the demonstrators and several were killed or wounded. This triggered a furious island-wide protest and struggle against the regime.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disputes and to calm the people's growing anger, leaders from around the island began setting up committees to mediate between the protestors and the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demanded immediate political reform."

"Chen Yi was insensitive and responded with highhandedness and treachery. On the one hand he negotiated with the committees and, on the other, he treated the leaders as if they were thugs and traitors and asked Nanking for troops. Upon receiving Chen's report, the 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Nanking Chiang Kai-shek, immediately ordered the dispatch of troops. On 8 March 1947, the 21st Division under the command of General Liu Yu-ching landed in Keelung . On 10 March, martial law was declared in the whole of Taiwan . Ke Yuan-fen, the chief of staff of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Shih Hong-hsi, the commander of the Keelung District; Peng Meng-chi, the commander of the Kaoshiung District; Chang Mu-tai, the commander of a military police regiment; and others started brutal 'cleansing of the countryside. ' During the subsequent crackdowns and purges, many innocent people were implicated. Within a few months, the number of deaths, injured and missing persons reached tens of thousands. Keelung , Taipei , Chiayi, and Kaohsiung suffered the highest casualties. This incident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228 Massacre."

"Since then, the Taiwanese people were under prolonged martial law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Both those i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ere forcibly silenced; no one dared touch upon this taboo subject--the 228 Massacre. However, the grievances and resentment against this atrocity continued to rankle and it was felt necessary to confront this problem openly before healing could take place. Mistrust between Taiwanese and mainlanders, and the argument on whether Taiwan should declare independence or be united with China , have become hot issues with potentially worrisome implications. After the lifting of the Martial Law in 1987,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feel that there would be no hope for peace and harmony unless the deep-rooted malaise was properly addressed. Accordingl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to the 228 Massacre were started; the Head of State issued a public apology; th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were compensated; and a monument was erected. However, the task of healing a serious trauma in society must depend on the whole-hearted collaborative effort by all its people. We have, therefore, inscribed these words on this memorial plaque in the hope of consoling the spirits of the victims and comforting their grieving families.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ese words will serve as a warning and a lesson to all Taiwanese compatriots. Henceforward, we must be one, no matter which communal group we belong; we must help each other with compassion and treat each other with sincerity; we must dissolve hatred and resentment, and bring about lasting peace.

May God bless Taiwan and keep it evergreen."

幫不懂「戰爭法的人」忙

談論台灣問題,要先認識「軍事佔領」,台灣問題是「美日太平洋戰爭」衍生的問題,美國是主要戰領權國,那就找找美國近代戰爭史作參考。一八九八年的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明文割讓菲律賓、關島和波多黎各,「懸空割讓」(Limbo Cession)古巴,但美國是主要戰領權國,由美國當然佔領古巴,毫無疑義。台灣也是一樣情形,美國是唯一軍事行動攻打台灣的國家,獲得「主要佔領權」國身分也是理所當然,舊金山和平條約第二十三條清清楚楚規定,雖然舊金山和平條約第二b條指定台灣「懸空割讓」,其精神應該是美國履行不再設置殖民地的原則,但是第四b條指名美國軍事政府「有權」處理及支配日本及日本範圍的人民與財產,要知道,在國與國之間的條約Property就是所有權狀,也是主權就是Title,其條約對美國的權利範圍清清楚楚,美國對台灣說三道四,「台灣關係法」的訂定都是根據第四b條當法源,根據和平條約規定,古巴的當年地位和台灣在美日戰後地位類似,這不是影射古巴與台灣,也沒有斷章取義,事實就是雷同。這就是戰爭慣例法,台灣目前的國際地位,按照戰爭法與現況來定義,確實是「美國軍事政府」管轄下的「一塊海外領土」,沒有人要將台灣給美國,而且在美國憲法中的地位,是美國「列島區第一類」的外國「未合併領土」,事實俱在,不容質疑。(詳見:台灣屬於美國「未合併領土」的法理根源文)

美墨戰後在一八五三年美最高法院Cross v. Harrison 判決:「在加利佛尼亞之軍事政府是因為管理上的需要及目的所建立,故『不因為和平條約生效而消失』,直到國會擬定相關法案為這個領土提供一般平民政府。」同時,一九零一年DeLima v. Bidwell案例中也引用並提及,戰後軍事政府會不會因和平條約生效而結束,已經非常明確,當年日本沒有割讓問題,所以和平條約生效自然回復主權,台灣因為有割讓問題,所以軍事政府仍然存在,中華民國是「次要佔領權」國,雖然佔領行為是因持有麥帥之一般命令第一號命令,但並不表示其佔領期間作為合法,(詳見:軍事佔領與領土割讓之關係)

聯合國憲章在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六日簽署,當時還在二戰中,日本還未參加。類似一九四三年的開羅新聞公報與一九四五年的波次坦宣言,應該是屬於「政治宣言」是一種「主張」,第二次大戰後,一切的國際秩序,肯定是以四十八國包括日本簽署的「舊金山和平條約」作為遵從的準則,更何況台灣從來沒有被任何國家當殖民地,如何能適用憲章第七十六B條及第七十七條?要知道,果若能行的通,台灣早就獨立了,不必等到今天,肯定「這種說法」有問題,才不被國際認同,不是嗎?要知道聯合國憲章的解釋權在聯合國,不在你我之間,這些道理應該沒有爭議,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替台灣釐清國際地位真相,讓台灣早
日走自己的路,為台灣獨立建國而努力,到底這才是我們共同的願望與夢想,不是嗎?(詳見:台灣地位與聯合國託管制度無關文)

有人質疑在哈佛大學亞洲季刊,第二十八頁的問題與答案之第八項,誤認為我們「主張」美國有權將台灣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簡直是胡說八道,要知道,「上海公報」是美國總統行使行政權之產物,不是法律,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論者卻給省略了,那就是:「關於合併事宜之落實尚未確定,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亦無相關時間表」,只要看目前美國對陳水扁總統要求台灣與中國談判壓力,就知道此言不假,學者對外交公報的「描述」或「解讀」,被當成「個人之主張」實在有夠離譜,美國的「未確定」與「無相關時間表」,就是給台灣人行使自己權力的空間,難道還需要明講?過去一再把對我們的台灣地位「真相論述」質疑的問題寫成文章答覆,很遺憾,仍然繼續看不懂;我們主張要「讓台灣回到歷史原點」,把美國與台灣之真正關係釐清,根據美國憲法規定,享受台灣應有的權力,根據美國憲法規定達成台灣人建國的大目標。

作者: 林 志 昇 何 瑞 元 : 「控美政府案」代表人 : 2009/01/31